城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西 > 文化杂谈 > 正文

三月三》杂志推出文章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及多家主流媒体转载

发布时间:2019-11-28 16:25:30 阅读:475

 《三月三》杂志(汉文版)2019年第4期刊发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长仙撰写的文章《双语作家讴歌新时代——读潘朝阳双语新作札记》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文章被新华网广西频道、人民网广西频道、中国民族宗教网、当代广西网、广西文联网等主流媒体网站转载后,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广西壮汉双语作家潘朝阳:用双语讴歌新时代》为标题全文转发,引起了更大的反响。

  今年以来,壮汉双语作家潘朝阳在《三月三》杂志上,用壮、汉两种文字分别发表壮文小说《有故事的老人》和汉文散文《我家住在南湖边》,用双语讴歌新时代。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双语作家通过讲好生动的壮汉双语故事,挖掘生活中的美好,讴歌伟大的时代,弘扬正能量,因此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阅读过原作的读者不仅有我国的各民族读者,还有美国、巴西等国家的网友。

  上述文章的刊发及转载引发大量社会关注,产生良好社会影响,这是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坚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展示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办刊理念的集中展现,充分向外界展示了广西民族语文工作的丰硕成果。同时,也提高了《三月三》杂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了杂志社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探索,谋划未来,为广西的民族传播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工作动力。

  新闻链接

壮汉双语作家潘朝阳简介

  壮汉双语作家潘朝阳从1984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壮文小小说《斋戒》和《功夫茶》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人奖,此奖项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前身。他1993年加入广西作协,至今已出版两部壮汉双语散文集、文集。其作品被选入壮语文中学、大学教材和广西壮族作家作品集。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民族宗教网等多次对其进行报道。

  2019年9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举办“八桂作家成就展”活动,潘朝阳的壮汉双语作品集和手稿被选入独立专柜展出,并被自治区图书馆收藏。

  附《三月三》推出文章原文

双语作家讴歌新时代

——读潘朝阳双语新作札记

来源:广西《三月三》杂志

作者:苏长仙(壮族)

双语作家潘朝阳。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在这明媚的阳光洒满大地之时,广大老中青年作家正在高举“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旗帜,努力书写新时代的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新年伊始,壮汉双语作家潘朝阳就在我区唯一使用壮文出版的刊物《三月三》上,用壮、汉两种文字发表小说和散文,用双语讴歌新时代。

  所谓“壮汉双语作家”,就是能同时用壮文和汉文写作的作家。目前,这种人才在广西并不多见,是一种特殊稀缺人才。

  潘朝阳是土生土长的壮族人,他的老家在桂中地区一个壮族山村,从小讲壮话的他,爱好民族民间文学。1978年他考上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今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自治区民语委主管的《壮文报》工作。因工作需要,他自学壮文,由于他通晓壮语,很快就能用壮汉双语从事文学写作和胜任壮汉文字的编辑工作。1984年,他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壮文小小说《斋戒》《功夫茶》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人新作奖,此奖项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前身。1993年潘朝阳加入了广西作家协会。他曾先后担任广西民族报社总编、社长等职务,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他仍在业余时间用双语写作,至今他出版了两部双语散文集、文集,成为令人瞩目的壮汉双语作家。2019年开春发表的壮文小说《有故事的老人》和汉文散文《我家住在南湖边》,立意新颖,情感真实,感人肺腑,令人印象深刻。

潘朝阳老家松林村的老祖屋前,一派恬静的壮族山村景象。

  文学是人学,而人是在社会生活的。为人民而创作的作家,必须深入社会生活,去发现生活现象,挖掘社会本质,并从中感悟生活的美好。生活中不缺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双语作家潘朝阳就有一双能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他说,生活中无处不有善良、爱美之心,温暖明亮的明德和人道情怀,生活处处皆文章。

  《有故事的老人》是一篇纪实性壮文小说,也是一首对善良、美好人性的赞歌。

  小说能反映社会生活。作家们在书写社会生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重视、发现并相信真实的力量。小说写作中也有虚构的成分,但是虚构的目的,是为了更加靠近现实的真实。真实的力量就是生活中文明、正义、进步、向上的力量,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正能量,这是新时代对文学艺术的基本要求。

  潘朝阳的这篇小说,同以往他所发表的小说一样,重视真实的力量,写事实揭真相,让真实去说话,让真实去打动人心。这篇小说中所说的“故事”时间跨度几十年,空间距离也有十万八千里。作者选择“老人”一生中四个典型的生活小故事:《好医术》《爱上班》《黄昏恋》《爱存钱》。

2008年,潘朝阳(右)荣获广西少数民族文学“花山奖”。

  在此,仅撷取其中《黄昏恋》故事作点评。文中描述道:老人六十多岁失去老伴,一个人远在外地孤苦伶仃,夜里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有时候实在太寂寞,就端着老伴的遗照喃喃自语。眼看着老人处境凄凉,子女们都希望老人找个阿姨做伴。后来,老人真找到一个阿姨,子女们却又担心起来:她的年龄跟子女们相仿,这么年轻的阿姨会不会为别的目的而来?故事围绕着这一系列矛盾冲突,向读者娓娓道来——老人健康时,阿姨带着他去唱歌跳舞,快乐地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老人做大手术住院时,阿姨为老人擦身洗澡、端屎倒尿……此时无声胜有声,阿姨不是为目的而来,她是真心对老人好。“老人”是一个孤独的老人,他只是需要有个人陪伴……这个“黄昏恋”的意义在于心诚、善良,作者对美好人性的描写,十分动人。

  诗歌有诗眼,小说也有小说之眼。把小说的眼睛点亮了,就能找到美感——从平凡、琐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好、温暖的东西——故事中的老人是个善良勤劳、敬业乐群、医术高超、富于同情心的好人。

  这就是文学作家所追求的文学艺术中的真善美,这就是作家通过讲故事对善良、美好人性的赞歌。

潘朝阳出版的两本壮汉作品集(右边两本)及作品被选入壮汉双语高中教材、壮族作家作品集。

  潘朝阳的汉文散文《我家住在南湖边》,写的是南宁南湖的变迁。文章用一首山歌开头:“我住湖边几十年,发生故事好多件;里面还有美女讲,读者口水流连连。”这样幽默、浪漫的开头之后,展开想象的翅膀,天南地北,家国情怀,历史烟云,个人梦想……像倾盆倒水。如第一章节“在南湖草地上过夜”,一个中秋之夜,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他们是大学毕业刚分配到工作岗位上的穷学生,没有钱买月饼,只带几瓶几毛钱一斤的散装香槟,就在南湖的草地上尽情地唱歌、跳舞、吟诗;他们谈生活、工作、家庭、社会、梦想、爱情……这一章节把叙事、抒情融合在一起,将青春的活力和梦想写得活灵活现。

  接着,写当年一群男青年跑到南湖边草地上踢足球的故事。南国壮乡的孩子,那山蛮野性就像三月三抢花炮一样,凭着一股蛮力疯狂争抢。不一会儿,不知谁一脚把足球踢到湖里去,离岸边有几十米。这时,有人站出来说,不是我踢下去的,但我可以下去把球捡回来,这个人就是潘朝阳。他勇敢地纵身跳下南湖,就像小时在家乡放牛,在池塘里游水一样,用狗刨式游出去几十米,把球捡回来。上岸后,伙伴奚落他说,南湖的水味道可好?他却说,呀,我忘了尝一尝,你们看,我头发都没湿呢。这一章节平直、朴实,却从中引出了这一代年轻人诚实、淳朴、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最后一章节是文章的重点,写南湖的变化,分“树”“路”“水”几个方面,写南湖的新建设、新变化,从中引出新时代文艺作品所追求的中国精神和民族灵魂。

  文末,用一首山歌收尾:“南湖变样莫惊多,如今过上好生活;好比美女生后代,一代更比一代恶(厉害、了不起之意)。”点出文章主题,引出深意、美感,令人回味无穷。这就像是一支新时代的歌,直平朴素,打动人心。

  作者简介:苏长仙,字山人,壮族,广西南宁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名誉主席,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原会长、名誉会长,广西民族出版社原副总编、编审。出版过长篇小说3部,文集4卷,诗歌,散文等20篇。获全国及省部级优秀作品奖多项。

 

作者:黄素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