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动态 > 正文

“没有党,我哪能活过100岁!”

发布时间:2021-05-10 14:53:19 来源::防城港日报全媒体 阅读:1544

“没有党,我哪能活过100岁!”

——“百岁老人话说百年中国共产党”系列报道之一

□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映武 张海旭 蔡欣宁 林晏伊 吴 羡 黄艳芳 李雪妮

苏小华谈起现在的好生活笑得合不拢嘴。

苏小华五代同堂。(本文图片均为采访组拍摄或翻拍)

编者按:百年大党,丰功伟绩。为了更好地歌颂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本报站在一个特殊而又全新的角度:通过百岁老人讲述他们眼里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百年巨变,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现新旧两个社会的“暖”与“冷”。为了让采访对象更具代表性,采访组在全市百岁老人中“海选”,做到了采访对象中有边民、有渔民、有山区群众、有社区居民。他们口中故事各不相同,但感党恩的心情绝对相同。为了进一步提升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宣传效果,本报近期推出“百岁老人话说百年中国共产党”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旧社会,官府和“大兵”抢百姓的粮和钱,而新社会党和政府给百姓发钱用。这是一位102岁的老人对100年来两个社会最简单的对比。

这位老人叫苏小华,是上思县思阳镇华加社区旧州屯人,是社区公认的福星,身体状况不错。前些日,见记者来访,安坐门前的她不顾两膝小疾,推开孙女搀扶的手,拄起拐杖,缓慢起身,乐呵呵地跟记者打招呼。

苏小华五代同堂,生活如蜜,但回忆起旧社会的那些苦,刚才还笑若菊花的脸上瞬间没了笑容。

6岁那年,苏小华被背进了婆家,成了一名“童养媳”。她说,那时,婆家10多口人挤在一间只有30多平方米的茅草房里,没田没地。一把斧头,一把柴刀,一根扁担,就是一家生计的希望。

为了生活,苏小华七八岁时便开始给地主当长工放牛。天热还好,最难捱的是冬天。不管天气多么湿冷,她总是一身单衣,光着脚板,在大山里跟着牛转来转去。饿了,就摘些野果充饥。辛辛苦苦一天,换来的却是一小把米。

苏小华的丈夫刘世璋十二三岁时已是家里的主劳力,除了帮地主打些短工外,他还要上山砍柴卖,一天累死累活砍来的3担柴也只能换来2两陈米。她说,家里人多,不够吃。为了做足分量,她的婆婆在做饭时,总是倒上一锅水,再“大方”地切上几个红薯,或丢进几个木薯,与换来的米一起煮,煮成的稀饭稀得可以照出人影来。喝稀饭饿得快,饥饿难耐时,家人就捡几个掉在地上的扁桃煮着吃。

民国时期的十万大山,兵荒马乱,生灵涂炭,日本兵侵略欺民,国民党兵抓夫拉丁、抢粮抢钱。苏小华说,劳力较好的刘世璋早就被国民党兵盯上,在被抓壮丁后,经全家苦苦哀求,让其弟刘世康顶替,刘世璋才得以留了下来。她说:“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没打进上思前,百姓天天东躲西藏,什么农活也干不了,日子又穷又苦啊!”

雄鸡一唱天下白,穷苦大众翻了身。1949年12月,上思解放,十万大山万象更新,从此掀开了历史发展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好啊!打土豪,分田地,分谷米……村里的穷人都分得了财产。在分稻米时,很多村民家里没有谷箩谷筐,分得的大米无法运回家。”苏小华说,“我当时急了,顾不了那么多,脱下长裤,扎紧两个裤脚口,把大米往裤管里灌,灌满了就搭在肩上背回家。”说完,老人害羞不已,一手捂脸,笑得前俯后仰。

苏小华说,新中国成立前,农民无田种,靠给地主打长工、短工,艰难度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后,家家有田地,自己种粮自己吃,尽管产量不高,做不到餐餐吃饱,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比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另外,社会安宁了,老百姓能安心过日子了。

时间进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农村改革开启新征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苏小华说,党的这个政策好,分田到户,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精耕细作,田地收成比之前提高了许多。丰收后的农民不仅能顿顿吃得饱,还能时不时买点肉,改善一下伙食。

田地产量高,家里粮满仓。土地承包责任制实行不到两三年,苏小华家里就有了余粮。她说,有余粮就有余钱,住的房子变新变大了,家人每年都能添上几件新衣服。更让她引以为豪的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已经走进了她的生活。

苏小华做梦也想不到,让他们那一代人视为珍宝的“三转一响”,不到20年就被“四大件”(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所代替。进入新时代,农村发展进一步提速,手机、电脑、汽车、楼房等“新贵”,已然成了农民生活中的主角。

苏小华不服老,在晚辈的“怂恿”下,也“潮”了起来,学会了玩手机,与在外地工作的晚辈视频聊天,已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她的晚辈中有6人买了小汽车,还有几人在城里买了房。改革开放前,她从未走出十万大山。而现在坐着小车进城兜风,对她来说,已不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不是什么新鲜事。南宁、柳州等广西多座城市,都有过她旅游的足印。

苏小华没读过书,但她非常重视教育。她说,新中国成立前,穷人想读书读不了,现在赶上了好时代,年轻人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她的9个曾孙中,8个是大学生,1个在读高三。他们当中有公务员、医生、律师,还有几个做生意。她认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党的好政策。

脱贫攻坚,这项人类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苏小华看在眼里,赞在心里。虽然她没有走在攻坚一线,但她用实际行动为脱贫助力。邻居黄用祥是建档立卡户,为了让他安心外出务工挣钱,她经常帮他看护小孩。为了把小孩带好,她总是在口袋里备好糖果等零食,小孩哭闹时,就拿给小孩吃。她说:“黄用祥现在脱贫了,生活好起来了,我好宽心啊!”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现在,苏小华每月享受高龄等各项补贴近500元,每逢佳节,党和政府都会派干部上门慰问,发红包,送礼物。她感慨:“现在不缺吃、不缺穿、有钱花,看病有医保,都是党的政策好啊!没有党,我哪能活过100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