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西 > 文史非遗 > 正文

远古的瑶族文化在传承

发布时间:2022-04-18 22:11:56 阅读:350133


远古的瑶族文化在传承(文/卓越)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

  2015年,曾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大型人文纪录片《传承》第六集《土》中,看到“黄泥鼓舞”。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下古陈村,进行调研拍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先后与黄泥鼓舞国家级传承人盘振松,以及深入了解黄泥鼓舞和瑶族人祭拜盘王的历史。  


  瑶族分为很多支系,坳瑶就是瑶族支系中的其中的一个支系。坳瑶的《黄泥鼓舞》是广西金秀大瑶山坳瑶祭祀盘王活动中主要的舞蹈,祭祀活动多数在秋收后进行,一般是一个村寨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也有一家一户举行。这种瑶族祭祀祖先盘王的传承活动,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  


  黄泥鼓瑶语叫“泥王公”,传说是为了悼念瑶族先祖盘王而制作的。一般用泡桐树镂空制成鼓身,分为公鼓和母鼓两种,公鼓腰部细长,两端呈喇叭状,鼓长约3尺2寸,两头口径约6寸;母鼓腰部粗短,两端呈杯形,鼓长约3尺,两头口径约8寸。鼓身制成后,用山羊皮制作鼓皮,先将鼓皮缝在竹篾织成的圆圈上,再从鼓皮的周围打眼并挂上铁钩子,然后系上绳子对拉,中间再用竹片将绳子旋绞,把鼓皮绷紧。  


  瑶族黄泥鼓舞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韵律,过去跳黄泥鼓舞时是由一只母鼓配二只公鼓组成舞队,后来演变为一只母鼓配多只公鼓。跳黄泥鼓舞之前,要先用黄泥浆涂在鼓面上调音,黄泥鼓也因此而得名。  


  跳黄泥鼓舞主要在祭祀盘王的活动中进行,贯穿于整个祭祀活动的始终。  


  跳黄泥鼓舞时,母鼓横背在胸前,用右手击鼓面,左手执一竹片敲击鼓边。打公鼓的是左手握住鼓腰,右手击鼓面。打黄泥鼓时是边打边舞。跳舞时以母鼓为轴心,公鼓围绕母鼓转,舞蹈动作特点是屈蹲跳转,母鼓的动作平缓稳健,公鼓的动作粗犷跳跃。母鼓的鼓点最重要,它掌握着整个舞蹈的节奏,公鼓则是应合母鼓敲打的,因此,跳母鼓的通常是寨子里的老艺人。  


  跳黄泥鼓舞的同时,还加入了歌队,歌曲内容是反映祖先历史和劳动生活的盘王歌,由歌师领着手执花巾的少女,一边唱一边围着鼓队绕圈子。  


  瑶族黄泥鼓舞既保留有图腾崇拜的痕迹,又包含有祖先崇拜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期发展变化,瑶族黄泥鼓舞已演变为祭祖、娱神、乐人的民间舞蹈,它是瑶族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传统的瑶族文化艺术受到剧烈冲击,民俗活动日益淡化,跳黄泥鼓舞的活动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造诣的民间老艺人相继辞世,会跳黄泥鼓舞的人为数不多,已濒临人才断层的危险。  


  非遗文化需要传递,非遗文化更需有更多的人去传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