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采风团在广西桂平市金田镇臻园龟鳖家庭农场看到,规整的鳖池错落排布,清波荡漾之间,黄沙鳖缓缓游弋。养殖场负责人蓝锋轻托起一只五年生黄沙鳖介绍:“这只已有六斤重,背甲金黄、裙边宽厚,是我们本地优良品系,市场价65元一斤,常常供不应求。”这种被誉为“水中人参”的中华鳖地方品种,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而广受欢迎,成为金田镇富民强镇的“黄金产业”。
黄沙鳖的成功养殖,源自三十余年的持续探索。上世纪90年代初,金田镇农民率先尝试人工驯养野生鳖种,并率先获得突破。2010年,“金田黄沙鳖”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自此步入规模化发展快车道。多年来,当地坚持生态优先、标准先行,围绕良种培育、饵料改良、水质调控等环节持续攻坚,推动小规模散养向集约化产业转型。如今,全镇黄沙鳖养殖面积已超过千亩,年产量近370吨、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带动150余户农户稳定增收,“一只鳖撑起一片天”逐渐变为现实。
臻园龟鳖家庭农场是这一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为破解繁育周期长、周转慢等制约瓶颈,蓝锋团队打通了“种鳖—鳖苗—商品鳖”全链条,年育鳖苗能力达20万只,种鳖存量逾5000只,年产值接近200万元。为提升市场适应力,养殖场同步拓展珍珠鳖、角鳖等新品类,构建起多层次、宽口径的产品体系。在销售端,积极布局电商平台,搭建冷链物流通道,商品鳖不仅畅销广东、江浙,更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市场,出口日本、韩国、美国,金田黄沙鳖的知名度和含金量正不断提升。
产业之所以立得住、走得远,靠的是品质。金田镇坚持生态养殖理念,采用小鱼虾等天然饵料投喂,全程不施药、不催肥,保障黄沙鳖肉质接近野生水准。虽然每公斤成本高达33元,但池边收购价高达160元,投入产出比超过1:4.8,凭借“养得精”换来“卖得好”,以质量赢得价值、以生态铸就品牌,成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板。
小鳖藏着大文章,金田镇的变化写在水面之上,也印在村民心里。黄沙鳖不仅富了一批养殖户,也吸引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催生出新一代职业农民。“这几年靠养鳖,口袋也鼓了些”蓝锋笑着说,“现在想的就是把这点老本行干好,多吸引些年轻人回来一起把这条‘水里捞金’的路走宽、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