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西 > 书画艺术 > 正文

漓江画派绘就壮美广西风采

发布时间:2019-08-26 12:01:42 阅读:614

  

1.jpg

                                                                              国画《江作青罗带》 黄格胜/作  


  8月14日至25日,作为广“壮美广西——漓江画派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西优秀文化品牌的漓江画派,已是第四次进入美术最高殿堂举办画展。此次作品展,既是对漓江画派近年来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

  A “壮美广西”惊艳京城

  “想不到广西的画展能吸引这么多观众观展,太受鼓舞了……”专程带孩子来观展的南宁观众戴芳华激动地说,“看着人山人海的场面,我们作为广西人深感自豪!”

  8月14日,北京天高云淡。中国美术馆尚未正式开馆,馆外已是人头攒动。一楼大厅“壮美广西——漓江画派作品展”开展启动仪式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

  在新中国7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由广西艺术学院和漓江画派促进会联合举办的“壮美广西——漓江画派作品展”在此拉开帷幕。展出漓江画派领军人物黄格胜等数十名画家的画作70幅,作品以独特、新颖的风格,吸引来自大江南北的观众观赏。

  黄格胜表示,此次展览目的一方面是检阅漓江画派近几年艺术创作的状况,向美术界做一个简要的汇报;另一方面是向社会各界推介广西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使更多的人了解、关心、支持广西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广西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来自北京的市民曹女士看着如梦如幻的漓江山水,由衷地感叹道:“不管是油画还是水墨画,感觉它都笼罩着一层朦胧的水雾,给人一种迷蒙的、浪漫的感觉。”

  专程从武汉来观展的盛雯婧虽然到过广西,但她表示,通过画家在画中体现的创作风格,展现的风土人情以及独特的创作视角,让我们对广西有了一个更深入地了解……

  主题为“壮美广西”的画展,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作为共建壮美广西的参与者,漓江画派的艺术家们从总书记的关怀中受到鼓舞,以广西的秀美山川和风土人情为内容,创作了一批主题鲜明、艺术精湛的画作精品。展览展出的70幅画作,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画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展现了艺术家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创作深度。画家们通过手中的画笔,以八桂美景、文化为主题创作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了画家们对这片土地风土人情的热爱。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认为,画展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广西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元的文化环境,更得益于艺术家们追求心中的意向、笔墨的意向、色彩的意向,把浓浓的诗意融入画作里。


2.jpg

                                                                           国画《壮家姊妹》 余永健/作

  

  B 展现壮乡美丽风姿

  漓江画派的画家们是如何用手中的画笔记录新时代、彰显社会担当和艺术使命的?

  “深入到生活中去才能创作出有灵魂有深度的作品,此次‘壮美广西——漓江画派作品展’,是画家们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创作出有深度、有浓郁生活气息力作的一次集中体现。”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郑军里如是说。

  强烈明暗的对比,带着浓浓乡愁和童年的记忆……画作《水田叙事》以天人合一的农耕文明、宏大的风景叙事方式牢牢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创作者谢森这样阐述他的作品:“广西是人类栽培水稻的起源地,‘那文化’是壮侗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我想思考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

  “我的目光只盯住家乡!”这句发自内心的话来自于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韦俊平,他参展的作品《春水一泓》流露出浓浓的乡愁、朦胧的意境,使不少观众驻足观赏。韦俊平说:“画这幅画时正值初春,广西大新明仕田园山间云雾缭绕,木棉花刚刚吐出花蕊,绵绵的春雨给尚未翻过土壤的稻田注满了水,去年收割过后留下的稻茬仍散发出金黄色的光芒……”

  “这幅画当中最难表现的是金黄色的稻茬。”韦俊平说道,由于水彩颜料的不可覆盖性,他使用硬毫排笔和遮挡液,先在纸上画出稻茬的位置,远景和近景采用湿画法,待远景和近处的倒影画完之后,再把遮挡液擦掉,深入刻画稻茬部分,使画面的元素更加丰富。

  画作《壮家姊妹》以人物健美的身躯、俊俏的脸庞和灿烂的笑脸,让不少北方观众认识了壮族村寨的青年后生们淳朴贤善、青春健康的个性与风采。谈到创作初衷,画家余永健说:“在随漓江画派组织的赴桂西写生的日子里,所见壮族村寨的青年后生们虽话不多,但眉眸间却透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都深深地感动了我。”画作借取传统中国画留白的表现手法,以浓墨直笔描绘出人物饱满的风格,展现壮家儿女质朴、开朗的个性。

  “越是远离故土,对家乡的情感和认识也越深刻。”画家肖舜之认为离开家乡越久,用画笔表达家乡情感就越强烈。其作品《叠彩秋色》便在浓厚的思乡之情下面世。秋季的叠彩山风韵万千,他说:“我运用焦墨线条来表现它,方硬的石块强化了叠彩山次递叠加的山石特征;南方风茂繁杂的植被,疏密有致地穿插于山石之间,用赭色调渲染,则自有一番浓浓的秋意。”

  童话般的画作《侗歌悠悠》吸引了无数孩子纷纷与作者合影留念。画家郑万林早在1984年所创作的反映苗族生活情景的油画《新车》就入选了第六届全国美展。接着,另一部瑶族题材连环画《福灯》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30多年来,他一直努力思考如何在绘画创作中实现文化内涵与形式语言的“心灵相通”,探索表现八桂田园诗画的艺术风格。这次展出的《侗歌悠悠》是侗族系列中的一幅,以侗族坐妹对歌的古老传统为素材,在构图上放弃了西方传统绘画运用取景装置捕获客观对象的方法,转向二维画面的形式再造。侗寨木楼经过构成重组变得错落有致。主观化的色彩营造出童话般的氛围。形式关系不再是理性与感性的纠结,形式语言转化为审美愉悦的精神家园。  

3.jpg

                                                                                 “壮美广西”吸引观众观赏。


  C 聚焦乡土探索前行

  真正的艺术创新既接续民族文化血脉,又根植实践沃土,在精神气质上与时代息息相通。

  从2004年开始逐渐为世人所知的漓江画派,是一个多画种的画派,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其中以南方山水为创作主题的水墨画家群、以“南方的风景”亚热带地域为创作主题的油画家群、以北部湾风情为创作主题的水彩画家群,已经在国内画坛有较大的影响。

  15年来,漓江画派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重视,作为优秀文化品牌进行培育和扶持。十多年来,漓江画派的画家们创作了一大批格调高雅、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广西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也成为广西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至今,漓江画派促进会主办或作为主要承办单位所举办的画展就达50多个。

  十多年来,漓江画派在阳太阳、黄格胜、张冬峰、张复兴、郑军里、梁耀、刘绍昆、谢森、刘南一、雷波、石向东、雷务武、肖舜之等一批德艺双馨、有人格魅力和号召力的领军人物带领下,始终把目光关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和人情,多次与地方党委政府、企业合作组织开展大型采风写生活动,如举办了“山与海——漓江画派走进防城港”“小平的足迹——漓江画派走进百色”“美丽融水——画家眼中的大苗山”“永恒的记忆——漓江画派笔下的红色风景”“漓江画派走进富川”“漓江画派走进荔浦”等活动。画家们也长期将少数民族的生活、劳作、精神世界作为自己的创作主题。少数民族地区的秀丽山水和劳动生活场面、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艺术、手工艺,通过漓江画派画家的作品被广大观众所认识和熟知,弘扬了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融合。

  “漓江画派的未来如何发展,我们还在思考,还在探索。但是在新时代创作出既有民族地域特色,又有时代特点的优秀艺术作品,一直是漓江画派所追求的目标。”黄格胜认为,漓江画派作为一个绘画流派,集聚了广西美术的中坚力量,始终应该把目光聚焦在广西这片热土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用手中的画笔,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广西故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4.jpg

                                                                                  国画《侗族大歌》 郑军里/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