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大的心是要把瑶族特色背篓编织艺术传给后人,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这是蒙山县长坪瑶族乡长坪村平垌组瑶胞织篓老艺人李耀祥对笔者说的第一句活,他是这样说,又是这样做的。
李耀祥居住在群山怀抱瑶族山村,山上有丰富的南竹资源,是编织竹篓的最佳原材料,他家祖传三代精通竹篓编织艺术。李耀祥从小就开始练习织篓技术。为了学会编织竹篓,精通瑶族传统工艺,他效访90年前母亲陪嫁的“茶箩”,古为今用,进行改进纺造。新织出的茶箩、背篓等工艺品,更加精致美观大方。去年,香港一个旅游团到长坪观光旅游,全团20多个人每个游客购买一只,赞口不绝,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经过几十年的学习编织技术李耀祥织篓技术得到不断提高,他编织出来的竹篓品种10多个品种,花样多,质量好,一个不同一个,一个比一个好,越织越漂亮。他织出来的竹篓最大的特点是:一是表面找不到开始起织的地方;二是看不到收尾的竹丝头;三是用手触摸篓内篓外不会扎手。
“山高则出名,水深则有龙”,由于李耀祥编织竹篓精致美观,具有浓厚的瑶家民族传统特色,今年87岁李耀祥编织的有大、小背篓、挂篓、盖篓、盆篓等10多种精致产品,织篓造型独特,设计新颖,具有优秀民族特色,反映出地方风土人情产物,每个篓最高价150元,最低价只有15元,精致产品畅销香港、上海、广东、南宁、桂林、柳州等地,产品供不应求,销量达1000多个,收入5万多元。 江永录 摄
李耀祥老人展示他的竹编制品。
李耀祥老人正在制作竹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