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西 > 节庆活动 > 正文

广西以多种艺术形式传承和发展“刘三姐”文化

发布时间:2019-10-18 21:50:12 来源:广西民族报 阅读:364

  十月的北京,花团锦簇,张灯结彩。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气息,遍布首都的大街小巷,融入市民和游客的生活当中。

  10月10日,由全国政协京昆室主办的“戏曲艺术系列讲座之十——彩调《刘三姐》永恒的魅力”在北京的中国政协文史馆开讲。

  讲座由全国政协委员、京昆室成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院长龙倩主讲。龙倩以彩调《刘三姐》的艺术创作、发展为线索,讲述了彩调《刘三姐》的创作概况和传承发展,分析了“刘三姐”的文化形象,以及《刘三姐》在新时期要体现新时代、新故事、新形象、新演绎的创作构想。

  

  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剧照。 (粟 俊 摄)

  说起“刘三姐”,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可谓是家喻户晓。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电影《刘三姐》风靡全球。在美国放映时,票房纪录一度超过同期播放的《飘》。

  在此之前,彩调剧《刘三姐》已经唱响祖国大江南北,五进中南海,四入怀仁堂,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好评,曾创造连续两年在24个省市演出500场的记录,至今出访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100多个剧团创排演出。

  在此之后,《印象·刘三姐》开创了山水实景演出新领域,2004年至今,15年演出6700多场,接待观众超过1600万人次,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典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彩调剧《刘三姐》创演60年来,广西相继推出了歌舞剧《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歌剧《刘三姐》、舞剧《刘三姐》、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等近百个以“刘三姐”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刘三姐”从民间传说到舞台艺术、电影银幕,再到实景演出,广西尝试了众多的艺术形式来演绎刘三姐的传说,每一种形式都获得了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广泛影响。

  

“戏曲艺术系列讲座之十——彩调《刘三姐》永恒的魅力”在中国政协文史馆开讲。(粟 俊 摄)

  “广西各族人民,一向有爱唱民歌的习俗。”广西戏剧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导演龙杰锋表示,广西素有“歌海”之誉,被称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每年的“三月三”更是人如潮,歌如海。

  20世纪90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西国际民歌节横空出世,创新的办节模式和特色的文化个性,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之后,原文化部、原国家民委相关司局和南宁市政府联合主办,更名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2004年,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这个节庆也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成功开启了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的新篇章。

  2005年,在国际节庆协会年度行业评选中,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获最高奖——综合类铜奖,并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2012年,被人民日报社评为“最受大众关注民族(民俗)文化节庆”。

  现在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年都汇集众多国家的艺术家、学者、文化官员和游客,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和举足轻重的文化交流窗口。


返回顶部